降压治疗目标
27. 中国有必要调整高血压诊断界值吗?如果我们调整了,会对我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调整高血压诊断的值,又会是考虑哪些方面因素?
解析:
基于众多循证医学证据,130/80 mmHg已公认成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但目标血压并不等同于诊断标准。结合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实际现状和国情,调整高血压诊断界值的时机尚未成熟,一旦冒然凋整将会大幅度增加因高血压诊断标准降低而新增的高血压患者,对我国医疗、教育、经济都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高血压人群大幅增加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大量原本正常高值的患者涌入高血压人群,势必对现有的社会医疗资源大量挤兑而带来巨大恐慌,而且国家还需做好为这类新增高血压患者在求学、求职、就业等方面重新制定行业标准,这些都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综上所述,是否调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还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与实现的重要决策,且目前循证医学尚无证据说明可以通过下调高血压的诊断界值来改善我国现有的高血压低控制率。
在近年中国与欧洲高血压相关指南中,尽管没有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把正常高值的人群也纳入了危险分层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建议,间接的扩大了高血压管理的人群范围,通过管理这部分人群能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Al-Makki A,DiPette D,Whelton PK,et al. Hypertensi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n Adults: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 Executive Summary[J]. Hypertension. 2022,79(1):293-301.
问题或解析补充:
28. 一些年轻人,基础血压偏低(比如90/60 mmHg),无任何症状。但短时间内出现血压较基础血压明显升高至超过140/90 mmHg,伴有头晕头痛。这种是否属于高血压范畴?是否需要治疗?那么治疗的方案及降压目标应该怎么设定?
解析:
对于一些基础血压较低的年轻人,如果短时间内血压明显上升20%以上,且存在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此时虽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尚未达到高血压数值,仍可明确这类患者属于高血压范畴。一旦确诊高血压,就应该被纳入管理人群。
在治疗方面,首先要努力寻找血压升高的诱因,比如熬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不佳或者合并某些器质性疾病等,应尽可能寻找并去除诱因,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其次,需要进一步排查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如以上因素均排除后,可嘱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观察1~3月后血压仍未自行回落至基础血压,且伴有头晕头痛症状,可考虑启动降压治疗。建议起始单药治疗,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但不低于120/70 mmHg。
参考文献:
Mancia G,Kreutz R,Brunström M,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and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J]. J Hypertens,2023,41(12):1874-2071.
问题或解析补充:
29. 高血压治疗后出现收缩压及舒张压差距较大,达标以哪个为准?
解析: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脉压增大常见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临床上面对脉压差较大的患者,应首先分析其有无上述可能的原因。
这类患者降压达标以收缩压达标为准,但需要注意以缓慢、平稳为原则,以免因为降压过快导致低血压。另外,在积极降低收缩压使其到达目标血压的同时,还须特别谨慎观察舒张压变化以免其过低影响冠脉灌注。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3):34-51.
问题或解析补充:
30. 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在其开始使用药物降压后,一般高血压达标时间多少是合理的?不同分级高血压要求的达标时间是否有区别?
解析:
根据近年中外高血压相关指南的要求,血压达标时间应为4~12周,但所有指南均没有根据血压分级来决定达标时间。
临床中对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应尽量在4周内达标;而在年龄较大、合并有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以及药物治疗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的时间可酌情延长,但达标时间也应控制在12周内。对于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脑病、子痫等)患者,应平稳而快速的在24~48h内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总而言之,血压的达标时间因人而异。
在患者开始启动药物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兼顾患者的健康教育,即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规避影响血压的可能因素,定期随访患者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问题或解析补充:
31. 目前的国外指南倾向于更严格的降压目标。但我国高血压并发症的疾病谱与国外不尽相同,更严格的降压目标是否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冠脉灌注不足,缺血性脑卒中等?
解析:
近年来,强化降压能够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
2017年美国AHA/ACC高血压指南将130/80 mmHg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也体现出更为积极的干预策略,将<140/90 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初步/基本控制目标,能耐受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以下,体现了对强化降压治疗原则的肯定。SPRINT研究发现,与标准降压相比,强化降压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对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接受强化降压仍然存在整体获益。来自中国的STEP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强化降压,同样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治疗带来的风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以及血管并发症和总死亡的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症等情况,在遵循指南的大原则下,尤其对于高龄、衰弱、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逐渐增加治疗强度,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7):603-700.
问题或解析补充:
32. 运动时的血压控制到多少比较合适?
解析:
动态运动和静态运动期间血压都会升高,且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但血压升高并不就是高血压病,训练以后及时有意识地放松,血压很容易下来。
运动期间收缩压升高与运动前静息血压、年龄、动脉僵硬程度和腹部肥胖有关,男性收缩压升高幅度略大于女性。关于运动期间血压升高多少属于正常,目前尚无共识。根据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的一份文件,如果在功率自行车中测量到运动高峰期男性血压高于220 mmHg或女性血压高于200 mmHg,则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包括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合理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促进血管扩张、加快糖脂代谢、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运动的强度和时长因人而异,初次运动需监测运动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尽可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那些基础血压未控制好的高血压患者,须在积极调整药物控制好血压后才开始运动。
参考文献:
Mancia G,Kreutz R,Brunström M,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and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J]. J Hypertens,2023,41(12):1874-2071.
问题或解析补充: